電話:021-51711711 傳真:021-31310888
4月22日,由中國內燃機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在中國山東濟南開幕。
世界內燃機大會是一次世界各國家、地區和組織共同參與的內燃機行業綜合技術交流盛會,本屆大會以“綠色、高效、智能、可靠”為主題,提出“不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牢記動力技術發展使命”的口號,力求通過國際內燃機行業學術和技術交流,促進內燃機更清潔、更高效、更智能、更可靠發展,穩定內燃機長久以來陸上交通、船舶運輸、工程機械的主動力地位,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大會開幕式由大會共同主席、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通過視頻祝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長苗圩發來賀信,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副省長凌文,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主席、國際內燃機學會主席、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金東寒,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分別致辭。
本次大會組織開展1場主峰會、1場內燃機產品展覽展示、8個專題分論壇,1場閉幕式及1場技術參觀。圍繞內燃機可靠性技術、高效清潔燃燒、后處理技術、燃料與潤滑油、控制與測試、大功率發動機、燃料電池發動機、甲醇燃料等專題進行交流研討。每場活動都各有側重、各具特色。
大會開幕式、主旨報告、主題報告等環節通過多語種全球直播的方式,云集線上線下2000多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聯通全球內燃機行業科學家、學者、科研工作者,搭建無國界無地域壁壘的行業交流平臺。
大會主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沙特阿美首席運輸技術官Amer A.Amer分別針對碳中和目標下的內燃機燃料技術、內燃機可靠性、低碳運輸的挑戰與機遇等話題作了精彩的主旨報告,探討了在碳排放嚴峻形勢下內燃機發展的瓶頸和機遇,展望了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前景。
為更好地履行發動機動力技術發展使命,在實現我國“兩碳戰略”目標中貢獻力量,中國內燃機學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級社、濰柴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七一一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一汽、東風、中石化、中石油等20家發動機產業鏈核心單位組成強強聯合體,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發動機碳中和創新聯盟”,聯盟揭牌儀式在開幕式上舉行。
創新聯盟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共同研究探討發動機減碳控碳技術路線,系統梳理關鍵技術難題,組織上中下游優勢力量,實現自主創新技術突破,創建綠色動力規范標準,促進構建產業發展體系,共同創造我國綠色動力產業鏈。
大會同時還舉行了國際內燃機及制造裝備展覽會,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七一一所所長董建福主持開幕式。
展會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家企業、高校與研究院參加。重點展示全球最先進的內燃機產品、國際國內獲獎產品、內燃機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內燃機專用制造、測試技術設備以及配套與技術服務等。
七一一所作為大會承辦單位之一,攜CS27智能發動機、動力系統集成、智能機艙、發動機智能裝配產線、智能發動機高端機電產品、復合材料產品以及內燃機振動與噪聲智能控制與監測一體化平臺等最新技術和產品亮相展會,受到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
在大會組委會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董建福所長就有關媒體記者關于船用發動機節能減排方面的提問做出回應。他指出,從船用機角度來說,內燃機不是夕陽產業。船用柴油機由于其較好的經濟性、操作簡單以及遠航需要持續的功率輸出等原因,在船用動力中占據主要地位,約95%以上的動力是柴油機。船用機需要較大的功率輸出,特別是遠洋船舶,這是目前甚至未來十年其他動力很難取代的。船用動力系統目前也有采用電力推動的,但其電力來源還是主要來自于柴油發電機組。因此,內燃機在船用領域不算是夕陽產業。
他強調,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對船用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開展船用內燃機技術升級和低碳零碳技術的研究。未來,業界還會開展船用內燃機低碳零碳技術研究,如大功率的船用氣體發動機、甲醇發動機、氨燃料發動機以及氫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從低碳內燃機逐步過渡到零碳內燃機,在船用發動機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董建福所長還就媒體關心的人才培養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他指出高校是基礎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同時內燃機行業的高層次人才必須通過產品開發或技術研究工程項目中歷練。因此,著眼于產品和技術的發展,與高校緊密合作,前瞻性地開展專業人才培養與在項目中錘煉高端領軍人才是相輔相成的,人才培養的模式不能一刀切。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培養各層次人才,是謀求長遠發展的“先手棋”,下好這步棋,才能助力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一起揚帆遠航。